当前位置:首页 > 办公网 > 河科大学术

中国农科院“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”第二十一期培训班在我校举办

发布单位:党委宣传部   |   2017年07月03日 17:49   |   人气指数:

校新闻中心讯 6月25日至29日,中国农科院“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”第二十一期培训班在我校举办,来自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农科院、郑州大学、湖南大学、云南农业大学等13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70余名科研人员、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培训。

本期培训班采用理论讲授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。理论部分由王建康老师讲授,他从群体和数量遗传学基础分析,讲述了重组率估计和连锁图谱构建等国际研究前沿课题;上机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群体和数量遗传分析方法,QTL IciMapping、GACD软件的应用,以及TASSEL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等,由张鲁燕老师讲授。

“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”系列培训班至今已在国内外举办了21期,旨在培养专业教师、农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对群体遗传学、数量遗传学、连锁分析、基因定位、设计育种等基本知识的掌握,提高其分析数据、处理数据和正确应用数据的能力,以独立完成简单的统计和遗传分析、使用相关软件开展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、利用育种模拟软件模拟育种过程、比较育种方法等,并最终学以致用,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。

王建康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2002年被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(CIMMYT)聘为助理科学家。2004年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聘为杰出人才二级学科带头人,现从事应用数量遗传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主要研究领域是数量遗传、育种模拟、QTL定位方法、设计育种等。在“Genetics”“CropScience”“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”等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30篇。出版专著3部,获国家专利局软件登记5项。2009年入选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。2010年聘为《作物学报》常务编委、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》编委,2013年聘为《The Crop Journal》技术编委,2014年聘为《作物学报》副主编,2016年聘为《Euphytica》编委。

张鲁燕,副研究员,博士,2011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数量遗传课题组工作。在双亲、多亲群体遗传分析方法研究、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。共发表论文17篇(SCI收录14篇),其中第一作者6篇,通讯作者2篇,共同第一作者4篇,出版专著1部,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。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0项,目前在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,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一项。

通讯员/王征宏(农学院)

上一条美国兰斯顿大学曾寿山教授作《奶酪介绍与评鉴》学术报告
下一条西安理工大学华灯鑫教授作《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技术》学术报告